后冠翻譯不斷精進,希望與您分享我們的成果,讓更多人瞭解!文章歡迎自由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並請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:
文章來源 :后冠法律翻譯社 (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)
  • 翻錯一條就賠上價格千萬!企業為何越來越重視合約翻譯品質?
  • 作者:admin   加入時間:2025/4/2   點擊次數:0 次
  • 說到合約翻譯,多數人第一反應是「不就是條文照著翻?」但如果真這麼簡單,就不會有企業因為合約一句翻錯,導致損失千萬甚至喪失法律保護,現代商業全球化,文件一來一往都可能跨國,任何一條翻譯上的模糊,都可能被對方律師抓到漏洞,讓整份合約變成一紙空文價格。

    企業開始意識到,法律翻譯不是把字翻過去就好,而是要翻得「可被法律承認」,意思不但要準確,還得兼顧雙邊的法律用語邏輯,像英文的 “shall” 和 “may”,在合約裡一個是義務一個是選擇,翻錯就等於把對方從原本的限制中解放了,看似只是助動詞,實際卻是影響解釋空間的關鍵。

    還有像中文常用的「應盡力而為」,翻成英文時若處理不好,可能變成法律上難以界定的模糊地帶,真正專業的翻譯不會只停留在語言層面,而是要懂得法律邏輯、理解雙方條款的目的,甚至預測未來在爭議發生時,條文會如何被法院或仲裁機構解讀。

    為什麼這麼多人翻錯?因為法律用語不像新聞、小說、宣傳文案那麼直觀,它本身就偏抽象,而且很多語句是在規避風險、設立責任邊界,沒受過訓練的譯者往往看得懂每個字,但不懂句子背後的法律意圖,翻起來就容易出現「文法對,但法律不對」的狀況,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現在不再只找會語言的人,而是要找同時懂法律系統的翻譯人才。

    41863423_l法律20250402.jpg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,是翻譯格式的標準化,不少國際合約對條文編號、條列樣式、引用方式都有明確規範,錯一點都可能讓翻譯版本無法通過審查,尤其在涉外投資、金融交易、授權授權等場景下,翻譯版本往往是仲裁時的唯一依據,不能準確對照原文,那一方在訴訟時就等於自己先扣了分。

    所以近幾年,許多企業乾脆把法律翻譯交給專門的翻譯公司,或是與律所合作,雙重校對,對他們來說,這不只是一筆開支,而是一種風險控管,有些跨國集團甚至會直接訂立翻譯品質手冊,從用字選擇、文體風格到格式細節,都寫成SOP,就是不想讓一個細節毀了整場交易。

    如果你是正在做翻譯的人,也許該重新審視「法律翻譯」這門技術,它不僅要求精準,還需要邏輯、責任感、與法律思維的結合,不懂法律也能翻得流暢,但要翻得安全、有效、站得住腳,那就不只是翻譯技巧,而是另一種專業身份的進化。

    在這個什麼都講究國際合規的時代,合約翻譯不再是邊緣工,而是企業護身符的一部分,翻得好,雙方安心;翻錯了,代價可能不是道歉就能解決,翻一條條款不難,難的是每一條都經得起價格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