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冠翻譯不斷精進,希望與您分享我們的成果,讓更多人瞭解!文章歡迎自由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並請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:
文章來源 :后冠法律翻譯社 (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)
  • 合約翻譯報價差很大?解析不同翻譯方式對交期與風險的影響
  • 作者:Becky   加入時間:2025/7/16   點擊次數:0 次
  • 「同一份合約翻譯,有人報五千,有人卻報一萬五,差這麼多到底差在哪?」這幾乎是每個有翻譯需求的企業或採購人員,第一時間最直觀的疑問,特別是像「合約翻譯」這種涉及法律、權益、金錢條款的文本,更不能只看價錢就做決定,否則不只是語言出錯,嚴重時還可能牽動法律糾紛或商譽受損。


    9357524_l法律20250716.jpg市面上的合約翻譯服務,大致可分為三種:機器翻譯(MT)、純人力翻譯、以及專業審校+母語律師審閱的翻譯流程,這三者的報價與交期可能天差地遠,也各有風險與適用情境。


    舉例來說,機器翻譯加上簡單人工校對,最快一天就能交件,單價最低,但這種方式多用在內部初步理解或比對,不適合正式簽署使用,畢竟 AI 雖然進步,還是不懂「不可轉讓」、「依本協議為準」等關鍵法律語言的細節與邏輯結構。


    純人力翻譯則有更多理解與判斷能力,能根據上下文調整語序、補充隱含意義,交期通常為三至五個工作天,報價中等,是目前多數企業會採用的主流選項。


    而若是跨國公司、上市櫃企業或與海外機構正式簽署的合約,則會進一步要求專業譯者與法律背景審校雙重把關,有些甚至交由母語為目標語的律師審閱,這種方式費用高、時間長,但能大幅降低未來爭議風險,是高敏感度專案的標配。


    所以當你看到不同翻譯公司提供的「合約翻譯」報價單時,第一步不是比價,而是問自己:這份文件將被用在哪裡?會不會被拿來上法院?會不會成為仲裁證據?會不會經由第三方審查?當你越清楚這些問題,越能找到最適合的服務組合,也才能真正省錢又省心。


    總之,合約翻譯不是「看得懂」就好,而是要「講得清、寫得準、用得安心」,價格差異背後反映的是交期、品質與風險控管的不同選擇,找到合適的翻譯夥伴,不只是花多少錢的問題,更是替企業買下未來的穩定與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