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冠翻譯不斷精進,希望與您分享我們的成果,讓更多人瞭解!文章歡迎自由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並請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:
文章來源 :后冠法律翻譯社 (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)
  • 當「不可抗力」變成雙方互踢皮球:法律翻譯一句話毀了一段合作
  • 作者:Becky   加入時間:2025/7/30   點擊次數:0 次
  •  有一家台灣科技公司,幾年前與歐洲客戶簽了一份英文技術合作協議,那是一場令人振奮的跨國合作,雙方都投入大量資源、時間與信任,但沒想到,疫情爆發後專案無法如期交付,雙方開始爭執誰該負責違約,爭議點,居然是一句在條文裡看起來「再普通不過」的——Force Majeure,也就是不可抗力因素條款,誰也沒想到,這句經過法律翻譯處理過的文字,竟成了導火線,讓合作關係急轉直下。

    32729121_l法律20250730.jpg問題出在翻譯用詞的模糊,「不可抗力事件導致一方無法履行合約時,另一方不得要求賠償」這句話,乍看之下是為了保護雙方權益,但在法律邏輯上卻過於簡化,少了時效、責任通知、舉證標準等關鍵要素,更糟的是,翻譯者並未與雙方確認法律適用地,也沒有注意到歐洲法系與台灣法系對「不可抗力」的解釋角度並不相同。

    雙方解讀不同,一方認為已構成免責,另一方則堅持對方應承擔延誤責任,最後合作破局,甚至一度鬧上仲裁,直到這時,才有人意識到:原來問題出在當初的法律翻譯,一句翻得「差不多」但不夠精準的條文,成了各說各話的根源。

    法律文件的語言,從來不是靠直覺翻譯就好,尤其跨語言、跨法系的合約,每一個詞彙、每一條語意的延伸都可能影響雙方的責任與利益分配,專業的法律翻譯,會考慮原文背後的法律意圖,並根據使用地的法律制度調整語言表達,不僅「譯出來」,還要「譯得準」、「譯得清」。

    因此無論是企業合作、授權契約、還是跨國技術協議,只要涉及法律責任,就應該找具備法律背景、具備國際合作經驗的專業翻譯團隊,畢竟法律翻譯不是文筆競賽,而是一場細節至上的專業工程,一句看似無害的語句,有可能就是合作成功與破裂之間的分界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