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冠翻譯不斷精進,希望與您分享我們的成果,讓更多人瞭解!文章歡迎自由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並請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:
文章來源 :后冠法律翻譯社 (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)
  • 為什麼「shall」與「may」差那麼多?法律翻譯眉角你不能不知
  • 作者:Becky   加入時間:2025/8/20   點擊次數:0 次
  • 如果你曾經翻過法律文件,就會知道一件小事:法律裡沒有小事,尤其是在法律翻譯的世界裡,一個小小的單字差異,可能就會讓合約效力完全不同,最經典的例子就是「shall」與「may」,一般學英文的人可能會覺得,兩者不過是一個「應該」、一個「可以」的差別,但在法律條款裡,它們背後所隱含的義務與權利,卻是天差地遠。

    想像一下,如果合約寫著「The buyer shall pay within 30 days」,那就是義務,買方必須在30天內付款,否則就是違約,但如果換成「The buyer may pay within 30 days」,那就成了選擇權,意思是「買方可以選擇在30天內付,也可以不付」,對商業合作來說,這可不是語感問題,而是會直接影響金流與履約責任的關鍵,這就是法律翻譯的難點: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擺上去的,它們是條款設計的一部分。

    更麻煩的是,法律語言不只是單字,還牽涉到句型結構,譬如常見的「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to the contrary」,翻成中文可能是「儘管有任何相反規定」,但不同譯者的處理方式會稍有不同,如果翻得不夠精準,讀者可能誤以為它只是「雖然」的語氣,卻忽略了它其實是「優先適用」的強烈意思,這樣的細節,往往是法律專業人士和一般讀者最大的理解落差。

    47284341_l法律20250221-20250820.jpg再來說說文化背景的問題,英美法系的文件,往往充滿長句、重複與冗詞,原因在於它們追求「明確」和「不可曲解」,而中文法律文件的傳統寫法,則比較精煉,甚至偏向文言色彩,當這兩種風格要互相轉換時,譯者不僅要對應詞彙,還要調整敘事方式,既不能過度壓縮,少了原文的法律效果,也不能翻得太囉嗦,讓中文讀者霧煞煞,這就需要翻譯者具備法律與語言雙重素養。

    舉個有趣的例子,英文條款裡有時會出現「best efforts」或「reasonable efforts」,中文若直接譯成「最佳努力」與「合理努力」,乍看沒錯,但背後其實涉及不同程度的法律責任,「best efforts」幾乎是要做到無所不用其極,而「reasonable efforts」則是合理範圍即可,如果忽略這樣的差異,可能會讓甲方誤以為乙方得全力以赴,結果簽約後雙方各執一詞,爭議就此產生。

    所以,專業的法律翻譯除了語言轉換,更重要的是「理解法律效果」,有些翻譯社甚至會安排譯者與律師合作,確保每一句話在兩種語言裡都能維持相同的效力,這也是為什麼法律翻譯的報價通常比一般翻譯高,因為它承載的不只是字數,而是責任與風險。

    法律翻譯當然也不是全都嚴肅得像石頭,有些譯者會分享,他們在翻譯合約時,常常會因為英文裡的「whereas」「hereto」「thereunder」這些老派字眼而會心一笑,這些字在現代英文幾乎沒人用了,但在法律文件裡卻像歷史遺跡一樣頑強存在,翻譯它們,就像在考古一樣,要把古典味道和現代語意找到最恰當的平衡。

    法律文件不是一般的文章,而是關乎權利義務、金錢與風險的嚴肅文本,正因如此,法律翻譯才顯得格外重要,下一次當你看到「shall」或「may」這樣的小詞時,或許會心一笑,因為你知道,那背後藏著的是一整套法律效果,找到值得信賴的專業翻譯,不僅是省心的選擇,更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