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冠翻譯不斷精進,希望與您分享我們的成果,讓更多人瞭解!文章歡迎自由轉載(若為同業需簽定轉載同意書),並請附上出處與官方超連結:
文章來源 :后冠法律翻譯社 (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)
  • 價格怎麼算?用幽默解讀合約翻譯的價值密碼
  • 作者:Becky   加入時間:2025/9/3   點擊次數:0 次
  • 當企業第一次接觸合約翻譯時,最常冒出的問題之一就是:「這到底要多少錢?」明明文件不過十來頁,看起來只是把中文換成英文,或英文換成中文,為什麼合約翻譯的價格有時高得嚇人,有時卻又出奇便宜?這背後可不是隨便喊價,而是牽涉到專業程度、風險承擔,甚至是字裡行間能不能保護你荷包的一場智慧比拼,要解讀合約翻譯的「價值密碼」,不妨用點輕鬆的角度來看,你會發現這門生意其實跟買保險一樣有趣。

     

    1. 「一字千金」是真的?

    坊間常說「字字珠璣」,在合約翻譯裡幾乎可以當真,一個「shall」翻錯成「may」,可能就代表義務與選擇的天壤之別,當你以為只是翻譯師「多打了一個字」,實際上背後卻是對法律責任的深刻理解,這也是為什麼專業譯者會計價「每字多少錢」,因為每個字都可能牽動風險,堪比在細繩上走鋼索。

    2. 不只是翻譯,而是「解讀規則」

    合約文件最大的挑戰,不在於單字,而在於長到天邊的條款,譬如一句話裡動輒塞進二十個逗號,還有「除非……否則……但書……」的結構,這時候譯者不僅要懂語言,更要能抓到法律邏輯,確保中文和英文版本在意思上一致,換句話說,你買的不是「翻譯服務」,而是「保證雙方都玩同一套遊戲規則」的專業。

    3. 為什麼價格差這麼多?

    有些人會疑惑:為什麼A翻譯社開價三萬,B只要一萬?原因很可能是服務範圍不同,專業團隊會包含初譯、專業審核、法律顧問校對,層層把關,確保文件不會成為官司導火線,便宜的價格,則可能只是一人快速翻完,沒有第二道檢查,就像買東西,Costco的大罐裝和夜市的散裝雖然看似都是「花生米」,但安全感和品質保障完全不同。

    4. 時間也是成本

    有些合約翻譯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,比如國際談判前夕臨時修改條款,這時候翻譯團隊必須加班趕工,甚至動用多人同時處理,當然,緊急件的價格也會比一般件高,因為那是用「睡眠時間」換來的,簡單說,你不只是付翻譯費,還是在買他們的「熬夜套餐」。

    5. 看不見的「保固」

    好的翻譯服務不只交稿就結束,還會在合約雙方討論過程中,提供修改與解釋協助,比如當外國合作方質疑某句話的翻譯含義,翻譯團隊會出面說明並調整,確保文件能順利落地,這種售後服務,其實也是價格的一部分,只是很多人沒特別意識到。

     

    38915060_l法律20250110-20250903.jpg合約翻譯的價值,其實是「風險保護費」

    說到底,合約翻譯的價格並不是簡單的「幾頁多少錢」,而是你願意花多少來降低風險、買到安心,就像買保險一樣,你不會只看保費,而是看理賠範圍,翻譯師在電腦前絞盡腦汁,目的就是讓條款在不同語言間保持同樣的約束力,避免未來出現「看似同意,其實不同意」的尷尬。

    所以下次有人再問「為什麼合約翻譯這麼貴?」時,你可以笑著回一句:「因為比起打一場官司,這價格根本是小菜一碟啊!」